个人放生仪轨方法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3-04-13 浏览:654次

  低碳生活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实际上在健身中也可引入“低碳”概念。您可以放弃开车上班,拿出早已弃置一旁的自行车,学几招新鲜骑车法,既能环保也能健身。

  自行车是克服心脏功能毛病的最佳工具之一。世界上有半数以上的人是死于心脏病的,骑单车能藉腿部的运动压缩血液流动,以及把血液从血管末梢抽回心脏,事实上却同时强化了微血管组织,这叫“附带循环”。强化血管可以使你不受年龄的威胁,青春永驻。而且,习惯性的单车运动,更能扩大你的心脏功能。否则血管愈来愈细,心脏愈来愈退化,到了晚年,你就会体验到它所带来的烦恼,那时你会发现,自行车运动是多么的完美。

  单车是需要大量氧气的运动对于想强身健体以及想减肥的女性朋友来说,单车运动同时也能防止高血压,有时比药物更有效。还能防止发胖、血管硬化,并使骨骼强健。自行车使你不必用药物来维持健康,而且毫无害处。自行车是减肥的工具,根据统计,75公斤重的人,每小时以9英里半的速度,骑73英里时,可减少半公斤体重,但必须每天持之以恒。但是,自行车应该怎样骑,才更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呢?

  有氧骑车法:以中速骑车,一般要连续骑行30分钟左右,同时要注意加深呼吸,对心肺功能的提高很有好处,对减肥也有特效。

  强度型骑车法:首先是要规定好每次的骑行速度,其次是规定自己的脉搏强度来控制骑速,这样可以有效地锻炼人的心血管系统。

  力量型骑车法:即根据不同的条件用力去骑行,如上坡、负重,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双腿的力量或耐力素质,还可以有效地预防大腿骨骼疾患的产生。

  间歇型骑车法:在骑车时,先慢骑几分钟,再快骑几分钟,然后再慢,再快,如此交替循环锻炼,可以有效地锻炼人的心脏功能。

  脚心骑车法:用脚心部位(即涌泉穴)接触自行车踏板骑车,可以起到按摩穴位的作用。

  具体做法

  一只脚蹬车时,另一只脚不用力,以一只脚带动自行车前进,每次一只脚蹬车30下至50下,在顶风或上坡时锻炼,效果更佳。

  骑车健身有不少误区

  误区之一:骑行的姿势。

  “错误的骑车方法不仅影响锻炼效果,而且很容易对身体造成损伤。”教练为健身爱好者做指导时,发现错误的骑行姿势很普遍,如双腿向外撇、点头哈腰等等。“正确的姿势是:身体稍前倾,两臂伸直,腹部收紧,采用腹式呼吸方法,两腿和车的横梁平行,膝、髋关节保持协调,注意把握骑行节奏。”

  误区之二:蹬踏的动作。

  “一般人认为,所谓的蹬踏就是脚往下踩,脚蹬子转一圈,能前进就行了。而正确的蹬踏应该分为:踩、拉、提、推4个连贯的动作。”教练员说:“脚掌先向下踩,小腿再向后收缩回拉,再向上提,最后往前推,这样正好完成一周蹬踏。如此有节奏地蹬踏,不仅节省力气还能够提高速度。”

  误区之三:忽视频率,片面追求力量和速度。

  “许多刚入门的年轻人贪图‘多量’和‘快速’,如没有骑过长途的一下子骑了50公里,而且在途中,只追求速度、力量,这样其实对身体的伤害很大,严重的膝盖会出现积水。”据教练说,“运动量、频率和强度是运动的三原则。建议初学者找到合适自己的频率后再增强运动量,普通人每分钟的蹬踏频率在60-80次左右。每次骑行至少要有20分钟高频率低速度(即多圈少用力)的热身,使身体微微出汗即可,否则突然大强度锻炼,容易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

印光大师净土法语48条

印光大师

净土法语48条

壹、赞净土超胜

一、特别法门

1.「法门不同」之文(总判通别二门)

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

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名为「通途法门」。

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为「特别法门」。(增广卷三.近代往生传序)

2.「拣去自力」之文(劝修特别法门)

仗「自力」者,名「通途法门」;

仗「佛力」者,名「特别法门」。

由兹,拣去自力,注重佛加,冀娑婆具足惑业之含识,现生同赴莲池。(续编卷下.楹联)

3.「果觉因心」之文(法门不能相混)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极平常,益极殊胜。

良由「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

于一代时教中,独为特别法门,其修因证果,不得以通途教义相绳。(续编卷下.无量寿经颂)

4.「自谓弘法」之文(法门相混之错)

古今多有依普通法门论净土法门,由兹自误误人、而又自谓宏法利生者,不胜其多。其最初错点,在不察佛力与自力之大小难易。以仗佛力之法门,硬引仗自力之法门,而欲平论,致有此失。使知佛力不可思议,不能以具缚凡夫修持之力相为并论,则凡一切疑惑不信之心,化为乌有。(续编卷上.覆善觉大师书)

二、仗佛慈力

5.「全是佛力」之文(坐船过海之喻)

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须以戒定慧,断贪瞋痴,令其净尽无余,方可了生死。此则难如登天,非吾辈具缚凡夫所能希冀。若以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则无论功夫深浅、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此如坐火轮船过海,但肯上船,即可到于彼岸;乃属船力,非自己本事。信愿念佛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续编卷上.与张静江居士书)

譬如一颗沙子,入水即沉,纵有数千万斤石,装于大火轮船中,即可不沉而运于他处,以随意使用也。石喻众生之业力深重,大火轮喻弥陀之慈力广大。若不念佛,仗自己修持之力,欲了生死,须到业尽情空地位方可。否则纵令烦恼惑业断得只有一丝毫,亦不能了,喻如极小之沙子,亦必沉于水中,决不能自己出于水外。(增广上.覆裘佩卿居士书二)

6.「专仗佛力」之文(佛力不论断证)

净土一法,专仗佛力。不论断证,惟恃信愿。(增广下.净土释疑序)

7.「带业往生」之文(佛力带业往生)

念佛法门,乃佛法之特别法门。仗佛慈力,可以带业往生。

约在此界,尚未断惑业,名带业;若生西方,则无业可得,非将业带到西方去。(三编卷一.覆吴思谦居士书)

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吾人多生罪业,如空中片雪。业力凡夫,由念佛故,业便消灭。如片雪近于洪炉,即便了不可得。又况业力既消,所有善根,自然增长殊胜,又何可疑其不得生,与佛不来接引乎。(临终三大要)

8.「舍此无别」之文(佛力能救业力)

须知佛法,法门无量,若欲以通身业力之凡夫,现生即得了生脱死,离此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佛也说不出第二个法门了。

9.「两种深信」之文(佛力自然成办)

大家要晓得:仗自力修持,「自」有何种力?但是无始以来的「业力」,所以万劫千生,难得解脱。仗阿弥陀佛的弘誓大愿力,自然一生成办。(三编卷四.世界

佛教

居士林开示法语)

10.「净土最要」之文(佛力自力非比)

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在仗佛力。其余诸法门,皆仗自力。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此修净土法门之最要一关也。(续编卷下.净土指要)

11.「净宗切戒」之文(切戒藐视佛力)

好高鹜胜者,每每侈谈自力,藐视佛力。不知从生至死,无一事不仗人力,而不以为耻。何独于了生死一大事,并佛力亦不愿受,丧心病狂,一至于此。净宗行者,所当切戒!(续编卷下.净土指要)

三、普劝众机

12.「皆须修习」之文(劝一切人)

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阿鼻种性,皆须修习。(增广上.覆马契西居士书二)

未成佛前,仗以自修;已成佛后,赖以度世。(三编下.世界

佛教

居士林释尊成道纪念日开示法语)

13.「真俗二谛」之文(劝末世人)

末世

学佛

所宜注重者,在「知因果」与「修净土」。

知因果,则不敢自欺欺人,做伤天害理、损人利己之事。

修净土,则虽是具缚凡夫,便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二编卷二.覆郭汉儒居士书二)

14.「举下摄上」之文(劝自卑者)

世有愚人,知见狭劣,谓己功夫浅薄、业力深厚,何能即生?不知众生心性,与佛无二,五逆十恶,将堕地狱,遇善知识,教以念佛,或满十声,或止数声,随即命终,尚得往生。《观经》所说,何可不信?彼尚往生,况吾人虽有罪业,虽少功夫,较彼五逆十恶,十声数声,当覆高超多多矣!何可自暴自弃以致失此无上利益也。(增广卷三.乐清虹桥净土堂序)

15.「志大言大」之文(劝自负者)

通宗通教之聪明人,多以志大言大,不肯仗佛慈力,而以仗己道力为志事,甘让愚夫愚妇早预圣流也。(三编下.覆秦铭光居士书)

16.「真念佛人」之文(劝平常人)

一句佛号,包括一大藏教,罄无不尽。

通宗通教之人,方能作真念佛人。而一无所知、一无所能之人,但只口会说话,亦可为真念佛人。去此两种,则真不真,皆在自己努力、依教与否耳。(增广卷一.覆永嘉某居士书一)

17.「抛智学愚」之文(劝矜智人)

念佛之人,勿自仗聪明智慧,须抛之于东洋大海外。

最好学愚夫愚妇,老实行持为要。(三编下.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18.「同一过失」之文(劝竖用人)

专崇行持,而不尚信愿,则执事废理,仍属自力法门。与专以自性惟心,而不仗佛力之执理废事,同一过失。(三编下.上海法藏寺念佛开示)

以横超法,作竖出用。得益浅而受损深。(增广上.覆何慧昭居士书)

四、念佛胜易

19.「念佛必生」之文

弥陀如来在因地中,发四十八愿,愿愿度生,中有「念我名号,不生我国,誓不成佛」。今者因圆果满,故「我今念佛,必得往生。」(三编下.净土法门说要)

20.「逆恶来迎」之文

四十八愿度众生,逆恶归心也来迎。

非是混滥无简择,怜彼是佛尚未成。(续编下.颂赞)

21.「凡夫为本」之文

佛之慈悲誓愿,正为未断惑者无由了生死,特设此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之特别法门。俾凡有心者能修,凡具信愿念佛者,皆能往生。(三编卷一.覆恒惭法师书一)

22.「潜通佛智」之文

信愿持佛名号,即能「以凡夫心,投佛觉海」,故得「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增广上.与陈锡周居士书)

23.「即凡而佛」之文

持名一法,乃「即凡心而佛心」之一大法门也。(增广上.覆吴希真居士书二)

24.「成佛有余」之文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余裕,不学密法,又有何憾?(三编下.覆周群铮居士书)

25.「念佛足矣」之文

吾人欲了生死,实不在多,只一「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足矣!

纵饶读尽大藏,亦不过为成就此事而已。(增广卷一.与某居士书 代了余师作)

26.「不在只在」之文

往生不在识字不识字,只在有信愿与无信愿。

有信愿,决定往生;无信愿,决不得往生。(续编上.覆智乐居士书)

27.「万修万去」之文

只要能深信,只要能发愿,只要能念佛,无论何人,都可以往生去的。故曰:万修万人去。(三编卷四.世界

佛教

居士林开示法语)

乃千稳万当、万不漏一之特别法门也。(增广卷三.傅大士传录序)

28.「发无不中」之文

如人习射,以地为的,发无不中。(续编下.涵江三江口仙庆寺净业社缘起民二十年)

29.「一照俱了」之文

通途如画山水,必一笔一画而渐成。

特别如照山水,虽数十重蓊蔚峰峦,一照俱了。(增广下.近代往生传序)

30.「易行功高」之文

余门学道,似蚁子上于高山。

念佛往生,如风帆扬于顺水。

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增广上.与徐福贤女士书)

31.「顿超十地」之文

莫讶一称超十地,

须知六字括三乘。(续编卷下.楹联)

32.「往生同佛」之文

既得往生,则入佛境界,同佛受用,凡情圣见,二皆不生。(增广卷三.傅大士传录序)

一得往生,则烦恼恶业,彻底消灭。功德智慧,究竟现前。(增广上.与徐福贤女士书)

33.「成佛度生」之文

于此法门,极生信愿,专精修行,则无尽烦恼,不难顿断;无量法门,自然证入。其圆成无上佛道,度脱无边众生,若操左券而取故物矣。(增广卷四.净土问答并序)

果能信愿真切,一心念佛。至临命终时,决定蒙佛接引,往生彼国。既得往生,则俯谢凡质,高预圣流。见佛闻法,证无生忍。神通智慧,不可思议。然后乘本愿轮,回入娑婆,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如观世音菩萨,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普令一切众生,同出生死,同成佛道。方可圆证自己本具之妙真如心,方可究竟契合乎菩萨四宏誓愿,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也已。(增广上.与心愿居士书)

34.「归宗结顶」之文

净土法门,乃一切诸法归宗结顶之法。(增广下.济南净居寺重兴碑记)

念佛往生一法,

乃一切众生速出生死之第一要道,

实一切诸佛疾成正觉之最上法门。(增广上.与某居士书代了余师作)

净土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续编上.覆济善大师书)

大矣哉!净土法门之为教也。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犹当逊其奇特。

即念念佛,即念成佛,历劫修证者,益宜挹其高风。

普被上中下根,统摄律教禅宗。

如时雨之润物,如大海之纳川。

偏圆顿渐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

大小权实一切行,无不还归此法界。

不断惑业,得预补处;

即此一生,圆满菩提。

九界众生离是门,上不能圆成佛道;

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

是以:

《华严》海众,尽遵十大愿王;

《法华》一称,悉证诸法实相。

最胜方便之行,马鸣示于《起信》;

易行疾至之道,龙树阐于《婆沙》。

释迦后身之智者,说《十疑论》而专志西方;

弥陀示现之永明,着《四料简》而终身念佛。

汇三乘五性,总证真常;

导上圣下凡,同登彼岸。

故得:

九界咸归,十方共赞;千经并阐,万论均宣。

诚可谓:一代时教之极谈,一乘无上之大教也。

不植德本,历劫难逢。既获见闻,当勤修习。(增广下.印施极乐图序代撰)

贰、 劝信愿专修

一、劝信

35.「信佛未极」之文

若问他人效验,便是信佛言未极,而以人言为定,便是偷心,便不济事。(增广上.覆永嘉某居士书一)

36.「逆恶皆生」之文

净土法门,若信得及,五逆十恶,皆能往生。(增广卷一.覆周智茂居士书)

37.「一切人皆生」之文

净土法门,但恐信不及。若信得及,一切人皆得往生。(三编卷三.覆马宗道居士书一)

38.「最平常最高深」之文

净土法门,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门;若非宿具善根,实难深生正信。(三编卷三.覆秦铭光居士书)

39.「平生业成」之文

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则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增广卷二.覆邓伯诚居士书二)

40.「现生不退」之文

能于此法,深生信心,则虽具缚凡夫,其种性已超二乘之上。喻如太子堕地,贵压群臣。(增广卷一.与陈锡周居士书)

二、劝愿

41.「必堕恶道」之文(劝求来生者)

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

求生西方,比求来生做人尚容易。(三编卷三.覆智正居士之母书)

不生西方,将来必堕恶道。(增广上.覆周智茂居士书)

往生所得之利益,比得道更大。(续编.覆杨树枝居士书之三)

42.「先须自利」之文(劝欲利他者)

欲利他,先须自利。

若非自己先出生死,何能度彼生死众生?

譬如溺于海者,不能救海中沉溺之人。(增广卷一.与心愿居士书)

43.「只怕不成佛」之文(劝欲弘法者)

求生西方,方能弘法利生,任运度众,自在无碍。

只怕不成佛,不愁佛不会说法度众生。

如神龙一滴水,遍洒天下。(三编卷三.覆温光熹居士书一)

三、劝行

44.「专杂得失」之文

善导和尚,所示专杂二修,其利无穷。

专修谓「身业专礼,口业专称,意业专念」。如是则往生西方,万不漏一。

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以心不纯一,故难得益,则百中稀得一二,千中稀得三四往生者。

此金口诚言,千古不易之铁案也。(增广上.覆永嘉某居士昆季书)

45.「忙闲不离」之文

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

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增广上.与融明大师书)

46.「利他最大」之文

劝人念佛求生西方,即是成就凡夫作佛,功德最大。(续编上.一函遍覆)

四、对联

47.「唯念弥陀」之文

如来拯济无方,广度众生须度我。

吾辈竛竮没寄,不念弥陀更念谁。(续编下.楹联)

个人放生仪轨方法

48.「故乡风月」之文

应当发愿愿往生,客路溪山任彼恋;

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三编卷三.思归集发刊序)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 2002-2030 必心放生网 鄂ICP备2022017074号-1 必心放生网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