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灵隐寺放生,2015年杭州灵隐寺“禅七”回顾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3-07-29 浏览:688次
一、放生仪轨文字版1、承诸佛之悲愿,续祖师之禅风。2015年1月9日至15日,杭州灵隐寺举行甲午年"禅七",此禅七是灵隐寺近几十年来的首次恢复,禅七中大众们无论行、坐,时时用功,刻刻警策,万缘放下,专心办道。2、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约一千七百年的历史,为中国佛教禅宗十大古刹之一。"禅七"是为继承禅宗农禅并重的修学特质,发扬禅宗克期取证的精进办道精神,以七天为一期,禅堂内将进行坐香、行香、参禅、静修等一系列传统修行,以期成就大众道业。3、灵隐寺,在浙江杭州灵隐山,晋僧慧理建。山门额曰:「绝胜觉场」。传是葛洪所书。内有石塔皆吴越王建。宋景德四年,改为「景德灵隐禅寺」。明初毁,後重建,改今名。清康熙间,赐名「云林寺」。江庸有题灵隐寺二联。其一曰:4、宝坊阅千载常新,桂阁喜重开,5、依旧前台花发,清夜钟闻,
6、胜境数西湖第林泉称极美,7、试看驰岘风高,鹫峰石峙,8、江庸(1878-1960),字翊云,号澹翁,四川壁山人,福建长汀籍。留学日本。入民国,任司法总长。一九四九年後,任上海文史馆副馆长。有《百花山诗草》刊行。9、上联纪实重修灵隐寺院事,描绘寺院周围景观。意谓灵隐寺经历千年面貌却常新,楼阁又开启,令人欣喜。寺院外前台的花依旧开放,清夜钟声依旧悦耳,东涧流水依旧奔流,南山云彩依旧飘飞。宝坊,对寺院的美称。千载,用数表明灵隐寺历史悠久。灵隐寺屡遭兵火,先後修建十四次。清光绪末、民国间都曾重修。「常新」,表明世人对灵隐寺修建高度重视。「前台花发,清夜钟闻,东涧流水,南山云起」,引自白居易《灵隐》诗,说明寺院常新,风光依旧。10、下联将灵隐寺摆进西湖的范畴,描绘其胜景。意谓西湖堪称天下第一胜境,其山林泉石可谓极美之至,请看,这里有似飞驰的山岭,灵鹫峰奇石耸立,龙泓洞一泓清水映月影,呼猿洞壁苔蹟斑斑。「第一」、「极美」,对灵隐寺周围风光作高度评价。驰岘,有似飞驰之山岭。鹫峰,即灵鹫峰,又称飞来峰。龙泓,即飞来峰龙泓洞,因宋人郭祥正诗「曾知一泓水,会有老龙蟠」而得名。猿洞,即呼猿洞。据《西湖游览志》载,相传晋咸和年间,印度僧人慧理来杭,见峰峦突兀,怪石嶙峋,风景绝异,曾曰:「此峰有黑、白二猿修行洞中,必相随至此。」於洞口一呼,果有黑、白二猿应声而出,後因以「呼猿」名洞。「峰高」「石峙」,景观雄奇;「月印」、「苔斑」,境界幽美。名胜传说,使人感知灵隐寺的远史,其二曰:二、放生的泥鳅不走很有灵性1、古蹟重湖山,历数名贤,2、最难忘白傅留诗,苏公判牍;3、胜缘结香火,来游初地,4、莫虚负荷花十里,桂子三秋。5、上联阐发杭州人文史。意谓遗留的古蹟使杭州山水为人所推重,历数诗才并美的名人,最难忘的是白居易所题《灵隐》诗,以及苏轼判决狱讼的公文。白居易曾官太子少傅,故称白太傅、白傅。任杭州剌史期间,有吟咏杭州诗多首,其中《灵隐》诗云:「一山分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後台现,上界钟声下界闻,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此诗最为人所称赏。判牍,裁决狱讼的文书。苏轼曾任杭州通判,後又以龙图阁学士出知杭州。据《梁溪漫志》载:「东坡镇余杭,游西湖,徜徉灵隐天竺间,以吏牍自随,至冷泉亭据案判决,落笔如风雨,分争辩讼,谈笑而办。」6、下联称道杭州景美。意谓烧香礼佛结善缘,人们来灵隐这佛教圣地游览,切莫错过观赏西湖一带美景的良机。「胜缘结香火」,紧扣灵隐寺生发,由此及彼。初地,佛教称菩萨至佛果须修行五十二个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十地中,第一地观喜地亦称「初地」。此代指佛教圣地。灵隐寺为中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荷花十里,桂子三秋」,化自宋代辞人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个「游」字,引导游人礼佛又赏景,以不虚此行。7、江浙人文擅美名,敦煌万里寄深情。8、匪唯两代开风气,更许三生护写经。9、——杭州佛学院院长助理黄征10、为庆祝杭州佛学院建校20周年,灵鹫飞来佛教艺术展11月14日在杭州灵隐寺直指堂正式对外展出。这次展览由杭州市佛教协会、杭州市宗教研究会主办,杭州灵隐寺、杭州佛学院协办。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 2002-2030 必心放生网 鄂ICP备2022017074号-1 必心放生网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