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周边放生最佳地点是哪里啊,重庆市梁平区佛协召开学习“庆祝改革开放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3-07-29 浏览:577次
一、放生了鲫鱼后还能吃吗有毒吗1、大菩文化重庆讯1月13日,梁平区佛协常务理事、各寺院教职人员、居士代表在双桂堂会议室召开专题学习会议,学习“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精神。2、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梁平佛教界为持续学习讲话精神,邀请区委统战部领导在本次会议上进行讲解,并结合宗教界实际情况列举生动案例,让大家对习总书记的讲话有更深入的认识,对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成果有了进一步的感受。3、专题学习后,梁平区佛协传达了重庆市佛协第五次代表大会决议,总结2018年工作暨2019年计划。区民宗委领导高度评价了梁平佛教界爱国爱教传统,肯定了佛协的工作,对梁平佛教今后的发展建设予以了鼓励和建议。4、大菩文化重庆讯3月31日(戊戌年二月十五),适逢释迦牟尼佛涅槃日,重庆龙凤寺举行春季放生法会。法会礼请龙凤寺住持海觉法师主法。海觉法师拈香祈福,为放生生灵洒净加持,引导信众科学、合理放生。信众一百五十余人与会。5、放生法会后,海觉法师为众开示:放生法会是一项传统的法事活动。昔日梁武帝问志公禅师:“放生功德如何?”答曰:“放生功德,不可限量。”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放生是救急救命的行为,功德至大,非其他小善所能比拟。6、重庆龙凤寺今朝佛粥交相馈同庆丁酉腊八节7、发菩提心重庆龙凤寺举行丁酉年冬季放生法会8、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参观大足石刻。9、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永徽元年(650年),历经五代,盛于两宋,余绪延至明、清,是中国晚期石艺术的代表作品。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现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其中,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大足石刻于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0、北山石刻北山摩崖造像位于大足县城龙岗镇北5千米处,开凿于唐景福元年至南宋绍兴三十一年(892年-1162年),通编为290号,造像的万尊,以其雕刻细腻、精美、典雅著称于世,展示了晚唐至宋中国民间佛教信仰及石窟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被誉为唐宋石刻艺术陈列馆。北山晚唐造像端庄丰满,气质浑厚,衣纹细密,薄衣贴体,具有盛唐遗风。尤其是第245号观无量寿佛经变相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刻有人物造像539身,各种器物460余件,保存了多方面的形象史料。在中国石窟同类题材造像中首屈一指。二、大年三十放生可以吗1、五代作品占北山造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中国此期造像最多的地区,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特点是小巧玲珑,体态多变,神情潇洒,文饰渐趋繁丽,呈现出由唐至宋的过渡风格。北山宋代造像以观音最为突出,被誉为“中国观音造像的陈列馆”。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加贴近生活,体现了宋代的审美情趣。造像具有人物个性鲜明,体态优美,比例匀称,穿戴艳丽等特点。最具代表性的是第136号转轮经藏窟,被公认为是“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2、宝顶石刻宝顶山摩崖造像位于大足县城东北15千米处,由宋代高僧赵智凤于南宋淳熙至淳年间(1174年-1252年),历时70余年,以大佛湾、小佛湾为中心,有总体构思组织开凿而成,是一处造像逾万尊、在石窟中罕见的完备而有特色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它把中国密宗史入后延续了400年左右,为中国佛教密宗史增添了新页。宝顶山摩崖造像的表现形式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万余尊造像题材不重复,龛窟间既有教义上的内在联系,又有形式上的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容始之以六趣唯心,终之以柳本尊正觉成佛,有教有理,有行有果,系统完备而有特色。3、宝顶山摩崖造像以能慑服人心为其创作原则,借以激发信众对佛法的虔诚。造像、装饰、布局、排水、采光、支撑、透视等,都十分注重形式美和意境美。如千手观音1007只手屈伸离合,参差错落,有如流光闪烁的孔雀开屏。释迦涅磐像全长31米,只露半身,其构图有“意到笔伏,画外有画”之妙,给人以藏而不露之美感,这是中国山水画于有限中见无限这一传统美学思想的成功运用。九龙浴太子利用崖上的自然山泉,于崖壁上方刻九龙,导泉水至中央龙口而出,让涓涓清泉长年不断地洗涤着释迦太子,给造像平添了一派生机,堪称因地制宜的典范。南山摩崖造像开凿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通编为15号,是一处极其重要的道教造像区。4、石篆山摩崖造像开凿于北宋元丰五年至绍圣元年(1082年-1096年),通编为10号,系典型的释、道、儒三教合一造像区。石门摩崖造像开凿于北宋绍圣元年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094年-1151年),通编为16号,为佛教、道教合一造像区,尤以道教造像最具特色。5、中国石窟艺术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都积淀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模式及内涵。作为晚期石窟艺术代表作的大足石刻在吸收、融化前期石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于题材选择、艺术形式、造型技巧、审美情趣诸方面都较之前代有所突破,以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成为具有中国风格的石窟艺术的典范,与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石窟艺术史。大足石刻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儒、释、道“三教”造像俱全,有别于前期石窟。大足石刻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有重要贡献。它注重雕塑艺术自身的审美规律和形式规律,是洞窟造像向摩崖造像方向发展的佳例。大足石刻在诸多方面都开创了石窟艺术的新形式,成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以及体现中国传统审美思想和审美情趣的石窟艺术的典范。大足石刻是石窟艺术生活化的典范。6、总之,论其规模之大,造诣之精,内容之丰富,大足石刻都堪称是一项伟大的艺术杰作。它既是中国石窟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世界石窟艺术中最为壮丽辉煌的一页。7、佛教在线重庆讯2017年4月23日,国际佛教禅修学会执行会长、禅学名师吴言生教授应邀在西南禅宗祖庭双桂堂,为来自重庆大学乾元国学院的同学们讲授《心经智慧》。五十余位同学认真聆听了讲解。8、课程伊始,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双桂堂方丈身振法师来到课堂,代表双桂堂欢迎大家来到双桂堂学习佛教文化。身振法师还带领大家诵读了《心经》,加持能量。9、课程中,吴言生教授生动深刻地为大家讲解了《心经》的思想精髓,为大家剖析了五蕴、六根、六尘、六识、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六度等佛学理论并对“般若”、“波罗蜜多”、“观自在”、“五蕴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无智亦无得”等重要命题进行了透辟的阐释。
10、吴言生教授指出,作为大般若经的经典之作,《心经》极为圆融地阐述了“缘起性空”、“相有性空”的般若智慧。因为万事万物都处在联系之中,都由各种因缘和合而成,其自身没有自主性,本性是空,因此要“色即是空”,从有入空,看破外相,放下对外物的执着,从有入空;但是如果片面执着于“色即是空”,则生命又没有了安立的意义,因此又要“空即是色”,从空入有,善待缘起的万物,感恩一切,奉献社会。感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既要看得破,放得下,又要认得真,担得起,达到觉悟人生与奉献人生的圆融不二。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 2002-2030 必心放生网 鄂ICP备2022017074号-1 必心放生网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