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咸阳有没有放生的地方啊,西安大兴善寺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3-11-01 浏览:562次

一、为父亲放生治癌症

1、大兴善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城南,是中国佛教密宗祖庭,被国务院确立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它始建于晋武帝泰始二年(226年),原名“遵善寺”。隋文帝杨坚在兴建都会大兴城(今西安)时,敕令建造了大兴善寺作为国寺。因隋文帝在北周时原为大兴郡公,故取“大兴”二字和“靖善坊”的“善”字命名。

2、隋朝扩建的大兴善寺在大兴城靖善坊内,与玄都观隔街相对,气势宏伟。《长安志》卷七载:大兴善寺“寺殿崇广为京之最。号曰大兴佛殿,制度与太庙同。”《辩正论》卷三详细地描绘了大兴善寺的碧瓦飞甍,金殿巍峨的气派:“大启灵塔,广置天宫。像设赁虚,梅梁架迥,璧?曜彩,玉额含辉,画拱承云,丹栌捧日,风和宝铎,雨润珠幡,林开七觉之花,池漾八功之水。召六大德及四海名僧,常有三百许人,四事供养。”大兴善寺开山祖师是灵藏大师。他是杨坚的布衣知友,同时任隋代管理全国僧尼事务的昭玄都僧官。隋代几位著名的昭玄统,除昙延外在任职期间都住在大兴善寺。这里还是隋代第一所国立译经馆。

3、陕西第一批重要文物保护单位

4、著名的“开皇三大师”耶连提黎耶舍、那崛多、达摩笈多都相继为译主,开创了隋朝一代佛经翻译。耶舍主译佛经约8部、23卷,有《百佛名经》、《莲华面经》等;崛多共主译佛经31部、165卷,主要有《文殊尸利行经》、《佛本行集经》、《贤护菩萨经》等;笈多久住兴善寺,主译经论7部22卷。这三位从古印度远道而来的高僧,对中国佛典翻译做出了很大贡献。唐玄宗开元初期(716——720年),印度佛教密宗传播者“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在这里译出密宗经典五百多部,大兴善寺成为当时长安翻译佛经的三大译场之也成为中国佛教密宗圣地。

5、758年,应不空所请,唐肃宗在大兴善寺设置灌顶道场。灌顶之法,在古印度是国王即位仪式,将四海之水用四宝瓶盛之,由国师灌于国王头顶,象征国王权力四海无边,国家兴盛。佛教密宗效法此举,当僧人嗣阿?梨位时结坛灌顶,称“授职灌顶”,此外还有“结缘灌顶”、“息灾灌顶”、“成就灌顶”等等,从而在华夏首开灌顶之风。

6、唐武宗李炎在位期间(841——846年),下令全国排佛。大兴善寺也被废除,建筑被毁,僧人被勒令还俗。大兴善寺从此一蹶不振。宋元时期,大兴善寺一直很寥寂,直到明清德满禅师才在此“鼎新梵刹”。永乐年间(1403——1424年),云峰禅师居大兴善寺,修造了殿堂和钟楼,弘扬禅宗。清朝时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修葺,第一次是1648年,僧人麸斋修建了方丈室、大雄宝殿以及禅堂廊庑,面貌一新。第二次在1694年,由清川陕总督笔贴式、平安纳等集资,先后修建前殿、钟鼓二楼、大殿、十王祖堂、弥勒殿等建筑,前后约10年才完工。1943年,太虚法师和于斌、冯玉祥等人组织了中国宗教徒联谊会,并于1945年在大兴善寺创设了“世界佛学苑巴利学院”。1956年为保护佛教名胜古刹,政府拨款对大兴善寺进行了大规模整修。

7、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大兴善寺的殿堂、房舍和围墙,全部油饰彩画,修整一新,并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6年,大兴善寺有僧八人,由卧龙寺方丈朗照任住持,慧雨任监院。他们与卧龙、慈恩、庄严四寺合并,组成了农业社,十多名僧人拥有四十多亩土地。他们发扬农禅并重、以寺养寺的传统,粮食和蔬菜自给有余,生活得到保障。1984年4月,陕西省佛教协会接管大兴善寺后,用半年时间,修复殿堂、僧房41间,并重塑了一些被毁佛像,翻整了二十余亩荒地,修剪绿篱一千余米,增加盆花六百余盆,植黄杨、冬青、剌柏等三万株美化环境,并新建了120平方米的服务部,购置了一批接待用品,使大兴善寺面貌大为改观。现时大兴善寺有僧二十多人,慧雨法师任方丈,源慧法师为维那,印善法师为知客,僧众过着正常的宗教生活,诵经礼佛,举行各种法事活动。

8、国内游人香客络绎不绝来这里参观游览,外国友人和港澳台同胞也常常来此烧香礼佛,参观访问。大兴善寺大殿北边有唐转法轮殿遗址,遗址前安放着一尊日本高野山真言宗空海大师同志会赠送的地藏菩萨铜像。804年,日本学问僧空海入唐求法,在西安青龙寺拜惠果为师,回国后开创了日本真言宗(即密宗)。1985年10月,日本空海大师同志会为纪念空海示寂1150周年,向真言宗的发祥地——大兴善寺敬献了这尊青铜地藏菩萨立像,高约70米,底座用汉白玉砌成。10月25日,大兴善寺隆重举行了地藏菩萨像奉安开光仪式,由167人组成的日本空海大师同志会友好访华团参加了法会。这尊佛像,成为新时期中日佛教界友好交往的新的见证。?寺内文物有清碑四方,即清康熙年间《重修隋唐敕建大兴善禅寺来源记碑》、《重修大兴善寺碑记》、乾隆年间《隋唐敕建大兴善寺祖庭重口口口记》和咸丰年间《大兴善寺法源碑记》,皆为研究大兴善寺的重要史料。寺内还藏有三帧巨幅清代西藏彩绘《阿弥陀佛像》、《极乐世界图》和《弥勒像》,是西藏绘画艺术珍品。

9、陕西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西安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大兴善寺方丈宽旭大和尚

10、宽旭大和尚,甘肃省天水市人,大专文化程度。现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陕西省第十届人大代表、陕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西安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长安区佛协会长、西安大兴善寺、青龙寺住持等职务。

二、沈阳普利放生会

1、宽旭大和尚1983年8月在甘肃省天水县东山念佛堂寺皈依本正法师,1985省年正月在陕西长安兴教寺依常明法师剃度出家,1985年9月于大兴善寺受具足戒。1988年考入普陀山佛学院进修,期间亲近普陀山妙善长老,并于普济寺出任副监院。1993年佛学院毕业后,回兴教寺担任监院。2001年任圭峰山圭峰寺监院,并当选为长安终南山佛教协会会长。2008年9月任西安大兴善寺民主管理委员会主任。2010年2月,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1997年12月常住西安市青龙寺(期间:2003年元年当选为陕西省第九届政协委员,2005年任陕西省佛教协会秘书长,2006年任西安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2、西安附近的佛教造像遗迹

3、秦始皇拒绝了佛教,据佛教典籍记载,公元前243年,印度僧人室利防等22人携带佛像来到秦都咸阳传教,被始皇驱遣。两百多年后的西汉末年,又有博士弟子景庐在长安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很多人认为这是中国内地佛教之肇始。佛教终于在长安立住了脚,到鸠摩罗什被迎至长安的五世纪初,长安已成为中国佛教的中心之一。公元535年,长安城为西魏的国都后,长安附近的石窟造像便逐渐多了起来。唐代前期达到高潮。一千多年来,在关中一带留下了多处造像遗迹,今之所见,比较著名的有10处。即宜君福地水库石窟(西魏)、耀县药王山石刻(北周至金)、彬县大佛寺石窟(率周至唐)、麟游慈善寺石窟(唐)、淳化金川湾石窟(唐)、旬邑马家河石窟(唐至五代)、合阳梁山千佛洞(金)、韩城普照寺(元)、蓝田水陆庵(明)、长安青华山卧佛(清)。以下分别简要介绍:

4、药王山以唐初名医孙思邈的活动而蜚声海内,然而该地的佛教造像活动却早自北魏之初。清末以来不断收集的造像碑石,今已有北魏至唐百余通,其中著名的有始光元年《魏文朗造像碑》、太和二十年《姚伯多造像碑》。东南有摩崖造像,现存23个佛龛,其中以北周所造弥勒菩萨倚坐像最为精美,像高3米,为高浮雕,除右手残断外,其余都完好。弥勒头戴宝冠,身披璎珞,手托莲花,足踏莲台,头光中现出七佛,一派慈祥伟岸之态。弥勒龛左右,盛唐刻有立菩萨、立佛和地藏菩萨,共11尊,婀娜多姿而又雄浑饱满,与北魏的民间风格不同,呈现出高贵健美的皇家风格。而宋、金时期尚未完工的两龛天王像,不仅向我们透露了那个动荡年代里对武力的崇奉,还展示了在石壁上凿造图像的过程。

5、这是陕西规模最大的一处石窟,位于长安通往甘肃的交通要道上,如果以长安为丝绸之路的起点,那么彬县大佛寺可称作“丝路第一窟”。它共有洞窟百余个,造像1400多躯。西区的几个洞窟约凿于北周时期,东区为其主要洞窟,其中的大佛窟作于唐初。唐武德元年,唐王朝建立伊始,李世民率部在邠州一带与薛举军事集团经过一年的苦战,终获大胜,为纪念死去的将士,李世民下令建造了这个大佛寺,当时名叫“应福寺”。十年后的贞观二年,李世民已为国君,又下令在建立唐朝的全国七个主要战场建立七寺,大佛寺西邻的昭仁寺即为七寺之这两者互为一体。大佛高约20米,背光上刻有“大唐贞观二年十一月十三日造”,这应是大佛竣工之日。佛之左右立有二菩萨,各高17米左右。东侧的“千佛洞”窟是一个中心柱窟,与武则天的家族有关,内有“皇堂侄女”等武周时期的题记多处,窟内的造像虽有残坏,但其中扭动身躯的菩萨具有典型的女性特征,从造型和雕刻艺术的角度看,代表了武则天时期高度的艺术水平。另一些具有印度风格的佛像则显示了武则天时期开放的文化心态。

6、麟游因有隋唐九成宫遗址而闻名。该地夏日凉爽,为帝王的避暑胜地,宫已不存,但唐高宗时开凿的慈善寺石窟却保存完好。石窟包括两个洞窟及附近的五个佛龛,原有大篇铭文,现已漫漶不清。据县志载,开凿于唐永徽四年,为著名郎将薛仁贵“奉旨建”。除这一处外,麟游县内还有千佛院摩崖造像,大约都是同时所造。薛仁贵在督造这些石窟后的第二年,九成宫便毁于山洪暴发,薛仁贵又因临危救主而名垂青史。慈善寺石窟现有造像39尊,北窟为三佛,佛高约四米。南窟为立佛一尊,高四米余。两窟相比较,在样式、风格和技法方面都显现出明显的差异:北窟尚存有北朝遗风,佛之面相、发式,袈裟的衣纹都和唐风不同,而南窟立佛则已有中原帝王之相,衣纹也由阶梯式转变为自然起伏。造像精美而博大,这当然与朝廷的直接参与有关。

7、三阶教为隋代僧人信行所创立,因与其他佛教派发生矛盾,又受到朝廷的屡次禁止,所以流传的时间不长。三阶教认为一切佛像是泥龛,不须尊敬,所以今存之三阶教遗迹十分有限,三阶教的石窟就更难见了。金川湾石窟就是一个与三阶教有密切关系的石窟。该窟宽九米,高5米,深五米,内雕一佛三菩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为碎石一堆,尚待修复。从遗迹上看,坐佛高四米多,圆形背光中刻有七尊坐佛。窟内两壁刻满经文,有(七阶佛名经》

西安咸阳有没有放生的地方啊,西安大兴善寺

8、这是一处不大但有名的小窟,旬邑的三水河沿岸是古代长安通往陕北的一条交通要道,在旬邑境内的数十公里河段两岸,散布着北朝、唐至明清多处石窟,最早有年代者为黑牛窝附近的西魏大统五年石窟,保存较为完好者则是离县城12公里的马家河石窟。该窟为中心柱式洞窟,四壁及塔柱四面均有造像,窟外还有一些小龛,另有一窟位于绝壁之上不能进去。从现有造像风格看,塔柱四面造像刻于盛唐时期,题材为一佛、二菩萨、二弟子、飞天。弟子憨厚朴实,飞天圆胖可爱。四壁的造像则可能晚至五代或宋初,刀法十分洗练概括,刻石如削泥,却又精到细腻,令行家赞叹不已。

9、该窟曾被误认为是唐代所造,因为从造像风格上看,陕西金代(1115—的佛像也表现出向唐风回归的倾向,这两段造像不易区分。梁山千佛洞本名是“寿圣寺石室”,窟内有一段铭文十分明确地叙述了开窟的时间:皇统己巳至贞元二年(1149—,共五年完成。该窟有两根中心柱,和陕北地区的同期石窟形制相同。四壁刻有“千佛”像,但这种“千佛”已不同于北朝千佛,而是菩萨相,即陕北石窟所称“万菩萨堂”,这反映了民众信仰的演变。

10、在名扬海内外的明清古建筑村“党家村”附近,保存有一处元代建筑的大殿:普照寺。殿内现存泥塑五尊,为一佛、二菩萨、二弟子,其风格和延安一带的宋、金石窟非常相似。殿之顶部,分格绘有数十幅图画。计有渡海罗汉、山水、花鸟等内容,每幅均不相同,技法熟练,勾勒精巧,赋色艳丽。分开看时各具其妙,整体看时又像装饰图案散布在天顶。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 2002-2030 必心放生网 鄂ICP备2022017074号-1 必心放生网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