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何地可以放生蜈蚣,福州摩崖石刻文化一览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4-02-23 浏览:355次

一、武汉放生鸟类的地方

1、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历代文人墨客,雅好诗书,流连山水,留下大量写景抒情的崖书石文,成为福州人文一大景观。宋代梁克家《三山志》,始记载福州摩崖石刻,到民国时期出现石刻专著的陈衍的《福建金石记》,近来黄荣春经过考察研究,确认福州(包括五区)历代共有摩崖石刻1355段,其中现存1016段,佚失339段,摩崖造像9处,崖画1处,这其中包括解放后30段,涉及了近2000多位历史人物。福州摩崖石刻散见于三山

2、、城郊丘陵地或江畔,以鼓山为最多,以乌山“般若台”为最古,以于山碑廊为最全。

3、鼓山崖削壁立,摩崖题刻,比比皆是,其中不少是历代名人的题刻,有着很高的文物价值。

4、主要集中在灵源洞、登山道旁、十八景、白云洞等处。鼓山摩崖石刻共计562段。在现存的摩石刻中有宋刻89段、元刻11段、明刻31段、清刻172段、民国刻102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石刻4段、疑刻153段。分为题刻、诗刻、榜书三种形式。以灵源洞最为密集,约占全山的一半。正、行、草、隶、篆体俱全,犹如一座石刻书法宝库,誉为“东南碑林”。

5、其中宋刻中有丞相赵汝愚、李纲,吏部尚书张镇,理学家朱熹,书法字蔡襄,礼部尚书黄冕仲,参加政事真德秀、常挺等。元刻题名的有中书平章事朵儿只班,都元帅参议焦德裕,闽海肃政廉访副使郑至等。明刻题名的有吏部尚书王翱,巡按关中,福建李元阳,册封琉球国使郭汝霖、陈侃,状元龚用卿,福建布政使周颐、屠侨、徐乾健,镇守福建太监陈道等。清刻中题名的有闽浙总督李率泰,福建巡抚余国鼐、黄国材,太子太傅陈宝琛,福州将军成基、长庆,船政大臣沈葆桢,四川总督苏延玉等人。民国题名的有军阀孙传芳,海军台澎要塞司令李世甲等人。1949年以后题名的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郭沫若等。此外,有宋丞相郑昭先、明工部尚书林庭昂、清副都统王应虎、民国总统介石等佚失的摩崖石刻59段。

6、现存题刻最早的是灵源洞东壁宋庆历六年(1046年)蔡襄等人的题名,其文曰:“邵去华、苏才翁、郭世济、蔡君谟庆历丙孟秋八日游灵源洞

7、”共二十四字,楷字,字径40厘米。邵去华,当时任福建水陆计度转运使,苏才翁任福建路提点刑狱公事,郭世济任福建路同提刑,蔡君谟即蔡襄,时任福州知州。蔡襄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其余三人为苏轼、黄庭坚、米芾。在灵源洞一处壁上刻有“忘归石”三个大字,笔力遒劲,字径约70厘米,也是蔡襄所书。蔡襄的这些题刻,被认为是书法艺术的珍品。

8、忘归石为宋庆历六年(1046年)蔡襄出任福州知府时喜游鼓山,经常流连忘返。有一次经随从一再催促,始知暮色已降,遂书“忘归石

9、”三字。宋赵晋有诗曰:“登山心悦信精神,欲往山间未有因,刚道忘归又归去,白云何不且留人”。

10、刻于灵源洞弥勒阁旁峭壁上,楷书,字径67厘米,系宋嘉佑六年(1061年)施元长所题。在灵源洞璧,有清代朱彝题的一首《南乡子》词:“披露晓同游,竹杖蓝舆各自由。翠蹬红亭三十里,淹留,行到松门路转幽。僧饭雨初收,风未钟声树杪楼。多事山僧曾喝水,桥头,只少飞泉一道流。”

二、生日当天去放生还是前一天放生好

1、“国师岩”刻于“忘归石”

2、东侧岩壁,笔法端重,仿颜鲁公体,字径70厘米,乃宋代襄所书。国师岩为神晏法师喝断涧水后的参禅处,因闽王王审知尊神晏为国师,故名“

3、“寿”刻在灵源蹴鳌桥下深涧岩壁上,正楷,字高15米,宽05米,刚劲敦厚,旁款题“晦翁”,晦翁,即朱熹,但近10年来文史界对“寿”是否是朱熹所书颇有争议,无以定论。

4、“寿”字也是福建最大的古代摩崖石刻之。据传福州地区刻有福、寿、康、宁四个大字,“福”字在乌石山,“寿”字在鼓山,“康”字在长

5、乐,“宁”字在福清,其中以“寿”字最大,也最出名。

6、朱熹与赵汝愚的石刻在观音阁东石门附近的岩壁上。两方宋代名人题刻相凑紧挨。一方为朱熹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所书,当时朱熹从江西来福州拜访赵汝愚,不料赵已调任四川为制置使去了,朱熹到水云亭后,留下了一方潇洒飘逸的行书刻,表达强烈的思友之情。三年后赵汝愚再度任福州郡守,也留下题刻在石门西向:

7、几年奔走厌尘埃,此日登临亦快哉。

8、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

福州何地可以放生蜈蚣,福州摩崖石刻文化一览

9、故人契阔情何厚,禅客飘零事已灰。

10、堪叹世人祗如此,危栏独倚更徘徊。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 2002-2030 必心放生网 鄂ICP备2022017074号-1 必心放生网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